中英国旗
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
,是英国正在建设的一个核电站,阔别核电20年的英国政府于2015年年初与中国、法国合作,共同开启了这个项目,总计预估投入为
1700多亿元
,中广核集团提供了项目所需三分之一左右资金。
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
本来三者分工明确,要技术有技术,要资金有资金,前景可期,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据英国著名财经杂志《经济学人》报道,
在2021年初中国宣布撤回所有投资,正式退出这个项目
。一石激起千层浪,中方撤资意味着项目失败,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中方是最大股东。一旦对项目失去合作观念,其他各方投资者知难而退只是时间长短的事。
不仅如此,对于中方为何突然撤资的揣测,甚嚣尘上,有人说是英国不信任中方核能技术,但中国主要负责资金部分,技术参与相对较少,这点根本站不住脚;也有人说是英国害怕中国在项目建设中留后手,到时候控制该核电站,进而影响整个英国的能源供应,这点更是无稽之谈,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国家总是拿中国技术留有后门说事,可是从未给出证据,为此放弃修建五年的大型项目,根本不可能。还有人说,这和中英政府关系的微妙变化有关,总而言之,众说纷纭,尚无定论。
那么,中国到底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点上撤资,是有难言之隐还是在敲打英国呢?中国的核能技术到底发展得怎么样呢?此项目终止,是否会对两国外交造成巨大影响?
首先,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的敲定本就十分的曲折。2005年,英国就开始为欣克利角C站核电项目寻求投资,但初期并没有多少人愿意投入,因为核电项目不仅投入高、周期长、回报慢,而且面临着多种政策风险和技术风险。
但英国政府的话都已经说出来了,要在2030年之前取消所有火力发电站,让清洁能源占比达到40%以上,要实现这一目标,核电站就是唯一选择,所以即便项目预估不理想,也要硬着头皮上。
核电站
就在英国政府迫切寻求投资之际,
中广核集团
站了出来,中广核集团是我国国有大型核能研究与应用企业,在核电站建造方面有着十分深厚的积累,但碍于国外的偏见,只是承担着国内的额核项目,但此时也有走出国门的必要。
中广核集团
于是一拍即合,中方不仅提供了欣克利角c站项目急缺的资金,还拉上了英国“老冤家”——
法国
参与其中,主要负责核电站项目的技术问题。那为什么不用中国核技术呢?倒不是中广核没自信,而是在当时,国外对中国“刻板印象”很深,一时之间难以纠正,所以中广核运用这种曲线救国的方式,在当时是非常智慧的做法。
法国国旗
技术、资金的问题解决好之后,英国方面反而开始犹疑了,时任首相特蕾莎·梅是个十分谨慎的政客,对选民支持率过于苛求,所以很多压根不理解核电原理的英国人跳出来说,“中国建造会影响英国核电安全”,特蕾莎·梅也照单全收,为此进行了超出必要的多重考核,严重拖延了工期。
中广核与法电集团正式签署英国新建核项目一揽子合作协议
2016年9月15日,经过英国内阁无数次推迟,该项目终于开工,
中广核与法电集团正式签署英国新建核项目一揽子合作协议,与英国政府同步签署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收入和投资保障等政府协议,股权交割完全后,也就意味着漫长而拖沓的审批环节终于走完。
特朗普上台
本来核电项目建设可以如火如荼开展了,但
特朗普的上台
严重打乱了这一计划。遏制中国是特朗普外交策略重点,在他施压下,英国政府开始重新评估欣克利角项目,再次打断了建设流程。
英国政府提出,在原先协议基础上,会干预股权转移,并要求中国企业减少持股量、退出大股东行列,可是中广核投了最多的钱,却不能当大股东?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于是,我国政府也参与交涉,初期投入如此巨大,谁也不想钱就这么白白打了水漂,所以在多方斡旋下,英国政府达成妥协,同意项目继续施行。
虽然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了全球,但欣克利角项目并未停止,中国施工队不辱使命,顺利达到工期要求。
新冠疫情
可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又来找茬了。英法两国联合宣布因建造成本水涨船高,要求中方追加投入,否则项目将再次延期。但从此时来看,英国对终端电力定价过低,盈利前景惨淡,而法国也萌生退意,项目不确定因素剧增,在2020年中期,我国已经开始考虑撤资的提议。
约翰逊
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要数
英国的蛮横无理
。2020年末,约翰逊与欣克利角项目英国总负责人对话,要求在协议中加入一项霸王条款——
不得在核电站基础通信设施中使用中国技术
,也就是说,英国不仅甘当美国“急先锋”,禁止了华为5G在英国铺设,还在中国投资、承建的项目中移除中国技术,这摆明了当中国是好欺负的,如果这点同意了,后续还有多少“不平等条约”可不好说。中国也不是好惹的,于是就有了开头那幕,中广核集团严正要求撤资,即便放弃初期投入,也坚决不在这样的“无底洞”中再浪费一分钱。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为了推广中国核能技术,我国是走了些弯路,那么,我国的核能技术到底是什么水平呢?
中国核能技术
其实不夸张地说,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本月,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展览会于北京举行,我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
“华龙一号”
正式亮相,成为了展览会上最引人注目的焦点。从反应堆压力容器、堆内构件到控制棒驱动器机构等关键设备,全部采用了多项自主创新技术,充分满足第三代核电标准要求。可以说这一套技术不说是全世界最强,也稳稳地处于第一梯队了。
华龙一号
但中国核电技术也有些遗憾,刚刚也提到,在国际应用方面是我国当前的短板,虽然主要原因是国外偏见,但尽快走出国门、向外铺设,是当前至关重要的一步。同时,正如中核集团华龙一号项目总设计师范黎所言:“我们后续机型研发目标,是保证安全性前提下,把经济性进一步提高”。的确,光有技术优势还不行,在承建方面低成本也至关重要,所以留给中国核电的进步空间还很大,但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核电就会像中国5G一样,在全球处处开花。
说了这么多,欣克利角项目的始末大家应该也都清楚了,这一项目破产虽然遗憾,但符合我方的根本利益,有些朋友更关心的可能是,在经过这一番周折后,中英合作的重点项目“胎死腹中”,这是否会对两国关系造成巨大影响呢?
我们不妨从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
对英国而言,欣克利角项目固然重要,但比不上英国的经济衰退那么紧迫。
疫情下的伦敦
众所周知,英国是全世界受疫情冲击最严重国家之一,国内封城不断,首都伦敦一度成为“鬼城”,人人谈“毒”色变,在疫情之下,英国国内经济支柱服务业急剧下滑,据《卫报》统计,服务业规模缩减超过50%,是二战后英国唯一一次在该领域发生倒退。而整体经济形势也不容小觑,国际贸易量下行、失业人口增多、待救济人群剧增、财政赤字严重,一系列问题都压在了首相约翰逊头上。在这种情况下,“老大哥”美国自己都顾不上自己,更别提帮助英国了,所以宽广的中国市场万万不可丢弃。所以从经济角度而言,欣克利角项目损失对英国只是众多亏损中的“九牛一毛”,因此不会借机向中国发难。
而从
政治角度而言,约翰逊与中国交好更具必要性。
熟悉约翰逊的人应该知道,他是英国强硬的保守派,与特朗普是一号人,所以他跟美国共和党比较玩得来,现在拜登领导的民主党上台了,约翰逊自然与美国不对付。可现在英国已经实现脱欧,和美国关系又逐渐冷淡,那还有谁可以依靠呢?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还得罪了中国,那么英国无异于陷入政治困局,到时候想要寻求国际社会支持可就不容易了。
那么,对于我国而言,有必要与英国保持友好关系吗?
中国外交
当然,我国外交原则向来是
“求同存异”
,在欣克利角项目中折戟,并不意味着中英关系也就此结束,我国此次的确投入不少,但英法两国耗费的时间精力也不遑多让,这一项目失败是三输局面,并非中国被人给占了便宜,所以大可以不必扩大化,进而影响原本稳固的外交格局。英国脱欧之后,对中国重要性剧增,因为原来的欧盟就是铁板一块,反华想法深入每个国家,短时间无法撼动。而英国,这个身处欧洲核心地带,却不是欧盟成员国身份的国家,对中国改变欧洲对华政策大有裨益,只要英国起示范作用,其他国家必然趋之若鹜。
总而言之,经此事件,中英更应该加强交往、消除误解,毕竟中美博弈是当前重点,对于其他国家,
多一个朋友,则少一个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