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系列文章,共分3大类14个小类:每一段时间都会写一段这样的技术总结文章,每一次写完后,对保险的认识都感觉更上一层
视频讲解:聊聊意外险
这类险种很常见,但一般都不在意,消费者觉得就是个意外险,随便买买都一样;而且保费很低导致没业绩,很多时候连我们销售人员也不在意。
同时呢,这类险种的变种也是最多的,随便加上一个责任,就是一个新险种,比如说加上新冠隔离津贴就成了新冠保险,加上个家长责任就成了熊孩子险……
我们在衡量意外险保障内容的时候往往会简化一下,比如说50+5+100,表示的意思是100万的身故保额,10万的意外医疗保额,100元每天的住院津贴,这三个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前两个单位是万,第三个单位是元。
1.身故保额:
也就是最高保额,然后伤残赔付有固定的赔付比例。保险公司在卖这类意外险的时候,往往只说最高保额,不会说根据不同的伤残情况赔付不同的比例,这就导致一类纠纷。
举个例子吧,保额是100万,某人掉了两根手指头被鉴定为10级伤残,保险公司本来想赔付100万*10%=10万,但是这个人认为保额是100万,就坚持要100万。
起诉到法院,法院认为保险公司根据伤残情况赔付不同的比例,属于减轻保险人责任,应该进行明确告知,在没有明确告知的前提下,该条款无效,最终判处保险公司赔付100万。没办法,当然这类是个例哈,很多法院并不是糊涂蛋子。
2.意外医疗保额:
因意外导致的就医包括门诊和住院,对医疗费用的最高赔付额。
注意区分一下,很多意外险在这个地方是区分医保内、医保外的,或者是要求先经医保进行报销,或者是有免赔额,或者赔付比例不是100%。
3.住院津贴:
当因意外住院的时候,根据住院天数进行补贴,比如一天100元。
注意下,有些险种没有这个保障责任,或者是在这个上面有免赔天数以及最长赔付天数。
部分意外险还会有一些特色保障责任,比如说公共交通工具下的伤残可以获得额外赔付、附加猝死赔付、附加节假日下的伤残可以额外赔付等等内
意外险的唯二限制条件就是职业类别和年龄
1.职业类别比较简单
高风险职业遭受意外的风险比较高,买同样的东西,就需要付更高的保费。保险公司往往将各种工作类型分为1.2.3.4.5.6.拒保等7个类别,不同的意外险承保范围不一样。
注意下,保险公司往往会以保险事故发生时的工作类别为准,中途更换更高危险的工作时,要及时更换保险,这个地方也是纠纷高发点。
2.年龄
大体上分为小朋友、中年、老年,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风险,保险公司往往会针对该年龄段推出特有的保障责任,比如小朋友有烧烫伤责任,中年有猝死责任,老年有骨折责任等。这个限制条件是对消费者有利的限制。
最后再说下大雷点,也是意外险经常走向诉讼结果的原因:导致事故的原因是否是意外。
一般保险上对意外是严格定义的,指遭受外来的、突发的、非本意的、非疾病的使被保险人身体受到伤害的客观事件。意外险承保的是以此客观事件为直接且单独原因导致被保险人身体受到的伤害,这个定义虽然很严格,但依然覆盖不了生活的复杂性。
我举个例子,某人有脑梗,走在路上,摔倒死亡了,请问,这是意外事故吗?如果是摔倒导致了脑梗发作,那就是意外;如果是脑梗发作导致了摔倒,这就不是意外……那怎么才能知道摔倒和脑梗发作哪个在前?
职业保险经纪人例外保,专注于保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