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简阳市的沱江上,有一座修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大桥,名为沱江大桥,这座桥自从建成通车后,使当地的交通运输变得便利,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出生那那个年代的人们都记得,记忆中的沱江大桥,横于长江之上,造福两岸百姓。
进入新世纪后,沱江大桥历经四十余年的风雨,已经出现了一些破损,特别是在经历了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后,整座桥被专家鉴定为危桥,决定实施爆破拆除。
可专家用了700多斤的炸药,两次爆破,也没能成功拆除,沱江大桥毅然屹立在江面上。
一时之间,社会各界对“专家”的质疑铺天盖地,众说纷纭。
沱江大桥的高标准建设
沱江位于四川省简阳市,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它水流较为湍急,河面较宽。
长久以来,沱江一直养育着两岸的百姓,滋润着土地,再加上此地气候适宜居住,吸引了众多平民百姓在此定居。
但沱江的存在,虽然养育了两岸人民,却也为人们带来了极大地不利,在没有修建大桥时,两岸的“邻居”们要想串门,得绕一个大圈子,尽管他们之间仅仅隔着几里的距离。
在这段时期,两岸人民的往来,大都是依靠渡轮完成,但是渡轮速度较慢、成本较高,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才准备在沱江上修建大桥,方便往来。
六十年代初期,简阳市政府为了促进两岸的发展,同时带动当地经济和物资交流,决定出资修建沱江大桥。
在经过了数年的计划和筹备后,沱江大桥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于两年之内完成施工并实现通车。
在建设时,政府请了多位桥梁建设专家前来出谋划策。
在众多专家的方案中,沱江大桥被设计为一座通体长达590余米,呈现9孔,使用40米悬链线的双曲桥,每个孔洞的规格是20米。
那个时期的建设水平远没有如今这般发达,但也不可低估。
早在三四十年代,我国就有着一批著名的桥梁专家,最广为人知的就是茅以升,他主持建设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铁路和公路两用大桥。
故此,在沱江大桥建设时,我国的桥梁建设水平已经较为先进,而且在建设沱江大桥时,采用的标准也是相当严苛,一点也不比当今建造桥梁的标准差。
最重要的是,在六十年代,商业资本还远不如今日这般肆虐,那时的企业家,大都是实打实的为人民服务,也没有什么黑心商人为了谋私利而偷工减料,建造豆腐渣工程,沱江大桥在建设时,就是按照百年建筑的设计标准进行的。
经过几年的施工,1967年,沱江大桥正式竣工通车,在此后的四十余年间,沱江大桥一直横于长江之上,为两岸百姓的往来提供便利。
大桥的建成,也为两岸的物资交流和经济来往造就了便利条件,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虽然在建成初期,人们都纷纷吐槽大桥的外观丑陋,但在那个以质量为第一的时代,人们考虑的更多是实用性并非美观,但沱江大桥带来的正面影响,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简阳人。
如今,出生在六十年代的简阳人,在他们的记忆中,沱江大桥陪伴他们度过童年,见证他们长大,在快节奏高速发展的今天,沱江大桥已经成为了他们记忆里为数不多的时光印记。
经历地震、两次爆破岿然不动
在沱江大桥建成后的二十年后,它迎来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和改造。
1996年,经过20余年的风雨,沱江大桥已经有些部位出现磨损,当地政府组织了专家人员,对桥梁的质量进行了重新评估。
经过评估,沱江大桥的整体质量依旧完好,除了部分磨损之处需要修缮外,并无大碍,只是经过了20年的风雨,之后需要定期维护修缮。
这次修缮后,沱江大桥焕然一新,继续横在江面上造福百姓。
十年后的2006年,沱江大桥经历了第二次修缮维护。
这次修缮对大桥的安全性再次做了评估,结果是依然可靠,而且在十年前的修缮后,因为定期维护检修的原因,这一次并未发现桥梁有影响安全质量的因素存在。
但就在短短两年后,沱江大桥经历了它四十余年中最大的磨难。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大地震,无数的百姓遭受劫难,数以百万计的房屋倒塌,再加上四川多山,地震后的连日多雨。造成了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为人民群众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联合起来,为四川灾区捐献物资,并且全国各地的救援队纷纷自发赶往汶川,其中来自民间的救援队更是不计其数,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在天灾面前,全国13亿人民共同用双手,帮助受灾人民走出阴霾。
在地震中,沱江大桥也遭受的前所未有的损害,桥面第一次出现了大规模的开裂和位移,桥墩也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但沱江大桥并没有倒塌,相比于其他倒塌的同时期建筑,沱江大桥已经算得上是非常可靠和安全。
在抢险救灾工作接近尾声,人民群众也安定完毕后,沱江大桥也接受了专家组的全新评估。
在这次评估中,专家鉴于大桥在地震中的受损成都,结合桥梁的年限,最终做出了认定为危桥的判定。
而一座大桥一旦被认定为危桥,就意味着离爆破拆除不远了。
经过专家的计算,爆破大桥所需要的炸药为380多斤,并且为了能够一次爆破成功,工人在大桥主体上打了数千个洞,再将炸药放入。
一切准备就绪后,随着倒计时的开始,历经四十年风雨的沱江大桥即将成为历史。
但随着爆炸的巨响和满天的尘烟弥漫后,沱江大桥并没有如期沉入水中,而是依然屹立在江面上,只是在安放炸药的地方,被炸药炸出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桥梁主体依旧安稳。
第一次爆破失败,专家又着手第二次爆破,这次爆破同样使用了300多斤的炸药。
在工人把炸药安放到位后,倒计时的声音再度响起,专家们都认为,在第一次爆破后,桥梁已经经不起第二次爆破。
但在再一次的爆炸的巨响和满天的尘烟弥漫后,沱江大桥依然矗立,这让在场监督的专家们,脸面上都有些挂不住了。
因为在两次爆破后,沱江大桥仅仅是又多了几条裂缝而已,距离完全倒塌还距离尚远。
一时之间,所谓的专家们都切身实地地感受到了什么叫“打脸”。
在这之后,沱江大桥的爆破拆除工作被中止,简阳市政府重新对大桥实施了评估,最终决定不再拆除大桥,并且将爆破后的大桥重新加固改造,继续使用。
经过这次加固改造后,沱江大桥重新投入使用,虽然它已经50岁了,但并不妨碍它作为连接两岸的使者,继续为社会贡献力量。
沱江大桥在此后的三年间,一如既往地横于长江之上,默默地注视着桥上的人来人往。
直到2011年,由于当地人口的增长,加之经济的发展,市内私家车数量激增,沱江大桥每日的车流量每天都在增长。
这对于已经50岁的沱江大桥来说,已经无法承载巨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简阳市政府最终决定,将沱江大桥拆除。
在听闻大桥即将被拆除后,不少市民纷纷来到大桥,合影留念,其中最多的就是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人民。
这批市民大都与大桥同岁,沱江大桥伴随着他们走过半个世纪,早已成为记忆中不可磨灭的符号。
而这种珍惜与怀念,在更新换代迅速的今天,更显得弥足珍贵。
2011年,沱江大桥被正式拆除,结束了它长达半个世纪的使命,与此同时,市政府决定,重新建造一座新的沱江大桥作为替代,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另一座沱江大桥,同名不同命
简阳市的沱江大桥,历经两次爆破都安然无事,可是在湖南凤凰县,同样有着一座名为“沱江大桥”的桥梁,虽然有着相同的名字,但二者的经历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甚至根本无法相提并论。
2007年8月13日,位于湖南凤凰县的沱江大桥,在建设过程中突然坍塌,并且造成了共计64人不幸罹难,这是一起重大的桥梁安全事故。
在新世纪建造的沱江大桥,难道质量还比不过上世纪六十年代建造的沱江大桥吗?
这座沱江大桥是一座大型的四跨石拱桥,桥身长达328米,每跨为65米,高42米,建设总投资达1200万元,本来是为了湘西自治州成立50周年的献礼。
这1200万,从投资额度上来说,是要比简阳的沱江大桥多得多的,但质量却天差地别。
在事故发生后的调查阶段,人们发现了一个更加骇人听闻的消息,负责建设沱江大桥的湖南省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承建的另外一座大桥——广东九江大桥,在两个月前的6月15日,也发生了坍塌的事故。
事故发生后,该公司的负责人迅速被控制,有关部门成立了专案组负责调查此次事件。
经过详细的调查,事故原因是桥梁的主拱圈使用的材料,未达到相关的规范和要求,导致在建造时,大桥的桥墩和桥台发生了位移。
随着施工进度的不断推进,主拱圈承受的负载不断增加,最终在巨大的压力下,主拱圈无法承受住巨大的压力而发生坍塌,桥梁的其他部位在连拱效应的影响下,也迅速垮塌。
其实,与其说是使用材料的不规范,不如说是制度的不完善和部分供应商枉顾信任,只为中饱私囊,而提供不合规的材料。
相比之下,简阳市的沱江大桥在建设时,自上而下都贯彻着高标准、高要求、高质量的准则。
但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黑心商人的作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期,黑心商人虽然不是没有,但在涉及建设桥梁这种利民利国的工程上,他们还是分得清是非黑白。反观如今,多少黑心企业家为了牟利不断压榨,而政府工程师则是他们眼中的香饽饽。
而且经过仔细调查,湖南路桥建设公司存在着严重的违规行为:在建设中私自改变方案、违规使用材料、审查存在严重纰漏等。监理单位更是在发现了质量问题后,放任继续建设而不是整改,在未经验收的情况下就在验收合格书上签字。
这些问题的存在,远远不是短短的“豆腐渣”就能概括的,这背后牵扯到了太多了利益与私心。最终,该大桥的承建方和监理单位以及众多涉案人员被处以不同程度的刑罚。
我国桥梁建设现状
两座沱江大桥,虽同名但不同命,一座代表了六十年代时期工人和专家的智慧与责任;一座则掩盖了新世纪黑心商人和官员的贪婪与渎职。
两者对比之下,不知究竟是旧时代人民太过淳朴,还是当下之人的贪婪枉法。
时至今日,我国的桥梁建设水平,已经高居世界前列,甚至创造了多项第一,如主跨1092米的五峰山长江公铁大桥,是世界上现存的运行速度最快、运行载荷最大和跨度最大的公路铁路两用桥。
在整个“十三五”期间,我国的铁路桥梁数量和技术都领先世界,并且对我国的桥梁建设提供了扎实有力的保障。
截止2019年,我国的公路桥梁数量多达85万余座,总长度达到了惊人的5.5万公里,高铁桥梁总长度也突破了1.6万公里。
在这背后,是一代代桥梁工程师、专家和工人努力的结果,而设计、建设简阳沱江大桥的人们,也是这些人中的代表。
如今,我国已经有着“基建狂魔”的称号,在桥梁建设水平上,已经远远领先于欧美等老牌工业国家。
在世界最大的十座跨海大桥中,有五座都是来自中国,其中于2018年通车的港珠澳大桥,高居第一位。
港珠澳大桥可以称得上是我国桥梁建设水平的代表作,这座全长55千米的跨海大桥,历经9年建设,总投资超过700亿元,是我国桥梁史上史无前例的巅峰。
回到沱江大桥上,这座桥在如今看来,或许已经是落后时代,如今建设这样的桥梁已经是轻而易举之事,但是唯一不变的,是一颗责任心。
在不久前的2020年5月,位于珠江口的虎门大桥,在一天之内多次发生桥体晃动,尽管虎门大桥在建成后获得了多项创新大奖,但是这次晃动事件,却不得不让人们怀疑他的质量。
有言论声称虎门大桥晃动是因为受大风影响,但沱江大桥能经受地震仅仅开裂,虎门大桥却能被风吹动?虽然虎门大桥是悬索式大桥,但也未必有些匪夷所思。
经过专家的调查,初步查明的原因出人意料,据专家说,虎门大桥晃动的原因是因为在桥面上摆放的一排水马,因为水马的存在,改变了钢箱梁的气动外形,加之持续不断的七级大风,导致桥身晃动,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涡振。
虽然原因查明,但仍有不少网友提出质疑,重达数万吨的大桥,仅仅在一些水马的影响下就发生晃动,未免太过牵强。
相较之下,沱江大桥历经8级地震依然屹立,难道水马造成的影响比汶川地震造成的破坏性还要强?
再想已经建成1400余年的赵州桥,历经千年风雨磨损和九次修缮,如今依旧横于洨河之上,并且成为了文化历史遗迹,享誉全国。
细细想来,如今在建设桥梁时,需要综合考虑,质量美观等都要衡量,以前修桥时更多考虑的则是实用性,或许这也是导致差异的原因之一。
虽然旧的沱江大桥已经不复存在,但是新的沱江大桥接过了它的使命,继续在时间中浮沉。旧桥虽倒,但它在简阳人心中不会倒,它代表的老一代工匠的匠心不会倒,它凝结的工人智慧与责任更不会倒,沱江大桥,势必会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桥梁人走下去。
我国虽然在桥梁领域位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依然还是一个“桥梁大国”,并非“桥梁强国”。
尽管创造了多项桥梁领域的世界第一,但还有着很多的难题和空白在等着解决和填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