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家保险机构纷纷加快布局大健康领域,推动“保险+”融合发展路径。
6月10日,在银保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太保集团总裁傅帆表示,去年,中国太保董事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太保2020年—2025年大健康发展战略,以健康业务平台化作为中国太保的工作指向,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健康保障综合服务的供应商。
傅帆表示,中国太保积极响应“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确定四大工作重点:建设互联网医疗、布局实体医疗、再造健康险公司和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经历了一年的时间,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建设互联网医疗:
上海首家获批非公医疗机构执业许可互联网医院
今年4月,太保集团和医疗机构上海瑞金医院以及投资机构红杉中国共同打造的广慈太保互联网医院正式揭牌。据悉,这是上海首家成功获批的非公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互联网医院。
傅帆表示,保险企业、医疗机构和投资机构强强联合,通过互联网医疗覆盖广阔的地域,保障多层次的人群,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体现了新的发展趋势,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提供家庭医生、分级诊疗和健康管理,推动医生的多点执业,体现了新的业务模式和发展服务模式。
同时,首款产品“太医管家”也同期发布,以家庭为单位,以会员制为基本模式,由瑞金医院培训认证的专业团队提供服务,可以满足全家人一站式个性化的医疗健康需求,打通“医、药、险”闭环生态。
布局实体医疗:
打通保险支付与客户医院就诊体验
中国太保推进与三级甲等实体医院的线下深度合作,比如在浙江试点头部医院内设立的太保诊室或者太保服务站,为客户提供导医、陪诊、绿色通道等一系列服务,串起院内就医的各个环节,提供差异化的太保服务的体验。
针对目前供给小、需求大的术后康复以及长期护理领域,中国太保正在探索多种方式进行布局,结合建设中的养老社区,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
再造健康险公司:
太保健康完成股权变更
据了解,中国太保健康险公司于六年多之前就设立。今年年初,中国太保健康完成股权变更,确立了建设成为一家科技型医疗健康保险公司的发展愿景,并着力于打造新渠道、新产品、新科技的“三新”模式,并进一步明确了两个领域的发展定位:一方面深化短期健康险的产品研发和专业经营,巩固与产、寿险公司的协同合作模式;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线上流量转换的商业模式,开辟未来产寿险可共享的新渠道。
发力投资端:
成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医、药、险’共振和闭环发展需要强大的投资管理平台作为支撑。”傅帆表示,今年三月份,中国太保成立了太保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管理人和GP身份,发起设立太保大健康产业股权投资基金。
作为LP,中国太保与红杉共同发起设立健康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目前已审议通过多个拟投项目。
此外,中国太保还投资参股了广慈纪念医院,与红杉联合发起成立杉泰科技公司,用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投资大健康细分领域。
傅帆表示,前30年中国太保主要发力传统负债端,成为国内综合性的保险集团。面对未来30年,中国太保会积极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深入探索医疗健康产业和保险行业的融合发展,构建“保险+健康养老”的生态圈。
采写:南都记者 许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