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声在线】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李成辉 刘文 见习记者 谢佳燊
“我坐在这个地方,第一眼,看到台上坐着文学,台下坐着青春;第二眼,看到台下有文学,台上有青春;第三眼,看到文学与青春抱成一团,难解难分。”5月24日,益阳市朝阳学校礼堂,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徐贵祥一席诗意的表述,赢得台上台下最热烈的掌声,也迅速拉近了文学大咖与孩子们的距离。
当天上午,中国作家益阳文学周“新时代山乡巨变 文学与你同行”主题志愿活动在这举行。徐贵祥来到学校师生中间,讲述他的军旅文学生涯,同时致敬那些带领他走出困境的人,呼吁大家多帮助与鼓励年轻人,一如当初他的指导员赵蜀川一直鼓励与帮助他一样。
视频加载中...
[xss_clean]
[xss_clean]
【初遇】
发表几篇“豆腐块”后,写作接连受挫折
1978年,不满20岁的徐贵祥从安徽应征入伍。入伍不满一年,徐贵祥便参加了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因为出色完成重要任务,荣立三等功,他的经历也被军旅作家写进了作品。
徐贵祥说,那个时期他便开始写通讯报道了,因为所在连队是“英雄炮兵连”,涌现了一个战斗英雄,还有连长和指导员等二等功臣,不断有记者和作家采访。
徐贵祥会写仿宋体钢笔字,指导员认定他是一个“笔杆子”,鼓励他写报道,写他们的英雄连。在其鼓励和帮助下,他在军区报纸上发表了几篇“豆腐块”。此后大半年的时间,徐贵祥都在外面“出差”,住在师、团招待所,就干一件事情,写报告文学《炮兵英雄王聚华》。
那期间,也是徐贵祥读书最多的半年,莎士比亚、巴尔扎克、鲁迅……不管谁的作品,只要能搞到,都如饥似渴地阅读。还照猫画虎地写十四行诗,向外投稿,“投出去的稿子很多,一首也没有发表。”
后来报告文学出版了,但书上并没有他的名字。“最渴望成功的人却没有成功,感觉天塌了。”
第二天,徐贵祥带着那本书回到了连队,硬着头皮去见指导员,充满歉意地说,“我的作品没写好,没发出来,对不起连队。”让他意外的是,指导员对他说,“稿子我看了,没什么问题,不发是他们的问题。”
【坚持】
坚定信念,文学的种子就潜伏在你们中间
之后,徐贵祥考上了武汉军区炮兵教导大队,即便在超负荷的训练中,他还是坚持读书,读小说,一个念头始终支撑着他:“等我毕业了,我还要写,写得更加深入人心,更加动人心弦。”
直到一天,指导员打来电话对他说,“我说对了吧,确实不是我们的问题。”原来,当初那本报告文学只收录一级战斗英雄的事迹,而王聚华是二级战斗英雄。
后来,徐贵祥考上解放军艺术学院,获得茅盾文学奖……每一次进步,指导员总是那句话,“我说对了吧,就知道你行”。
“指导员是怎么知道我行的呢?”徐贵祥的思绪仿佛飘到了过去:“也许,最初这就是一句安慰鼓励的话,但却让过去的我变成了如今的徐贵祥。”
看着台下一张张朝气蓬勃的年轻面孔,一双双炯炯有神的清澈眼睛,徐贵祥动情地说:“生活在这个时代,这个地方,你们是幸福的,是幸运的。文学的种子就潜伏在你们中间,它会滋养着你,也会被你滋养。只要文学还在,青春就不退场。”
徐贵祥还寄语在场的老师以及文艺工作者:多鼓励年轻人吧,放大他们的优点,批评也可以通过鼓励的方式,他们悟性很高,很快就会想明白其中的道理。“说不定你的一次宽容和鼓励,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