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两安平一起闹端午-安平基金会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6月22日讯(记者 王敏霞 通讯员 林晓燕 林伊婷)五月五,闹端午。21日晚,晋江安海第十一届端午民俗旅游文化节正式开幕。当天,为期3天的“两岸两安平”寻根之旅活动同步启动,来自台湾的20多名同胞与安海乡亲,一起嗨庆端午。

"嗦啰嗹”习俗(王敏霞 刘翼 摄)

“ 两岸两'安平',共同庆端午,一脉相承的文化元素使两岸两'安平'越走越近。"安海文创协会执行会长林荣宗介绍说,晋江安海旧称安平,是郑成功的成长之地。"两岸两安平"的由来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因思念家乡,而以“安平”之名取代攻台时的登陆处——热兰遮,也就是现在的台南市安平区。从此,海峡两岸一衣带水两安平,遥相对应。

"两岸安平人都是讲闽南话,全世界能够互通语言的,就是一家人。“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协会理事长蔡武林说,两岸两地拥有同样的地名,就是“两岸两地一家亲“。他会将所见所闻带到台湾,让更多的台湾年轻人加深了解,加强两岸两地的交流互动。

当天,台南安平文教基金会还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成功䭔”,送给安海群众品尝。在安海,一直以来都有端午节”煎堆(䭔)补天“的习俗,相近的美食,也让大家的距离一下子被拉近了。

据安平文教基金会办公室主任杨雅萍介绍,彼时郑成功要收复台湾,逢端午节,因军粮欠缺,不足以包粽子来让士兵过节,只好以家乡的民俗点心煎䭔代替粽子。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台南安平逝世,安平人为纪念郑成功,来年端午节以煎䭔取代包粽子过节,相沿成俗200多年,直至近代台南安平这习俗才式微,而近年来,在两岸青年的共同推动下,以烘培的形式又重现该传统民俗点心。”目前,在台湾台南安平有越来越多的群众端午会煎䭔。

陆上看采莲,水上看掠鸭。22日的安平桥景区,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嗦啰嗹”习俗原生态展示、水上“掠鸭”竞技活动轮番上阵,热闹非凡。

水上捉鸭竞技活动(王敏霞 刘翼 摄)

"看到安海有这么多传统民俗被较好地保留,安海人民对节庆活动的参与度这么高,十分感动。"台湾文化研究工作者陈聪安首次到晋江安海就感到很亲切。他表示,透过一个节庆活动,促进两岸人民的交流,加深交流和融合是非常好的。

端午旅游文化节是安海的 “三大节庆”品牌之一。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周期性、群众性等特点,深深地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成为彰显晋江城市人文精神和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标志。而因着一脉相承的文化渊源,节庆习俗也正日益成为两岸加强交流的重要平台。

来源:​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光学测量仪器

光学系统测试

上海影像仪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