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20年装备制造产值达3000亿元运泰利多少人

天上有“珠海造”的卫星和雷达24小时运作、地面奔跑着珠海企业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全球深海油气开采的重型装备来自高栏港……美好的“智造”愿景有望加快走向现实。

记者从珠海市科工信局获悉,《珠海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已通过珠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将于近日印发。

根据《规划》,到2020年,全市装备制造业产值要达到3000亿元左右,占制造业比重的50%左右;到2025年,装备制造业年产值达到6000亿元,努力建成“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基地”和“世界先进装备制造‘隐形冠军’集聚地”。

未来几年,珠海将实施创新升级、装备“智造”、品牌质量、人才强业、生态系统五大工程,分阶段、分目标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领域4大类16项产业。其中,围绕智能制造、海工装备、通用航空等产业,建设5-8家具有一定特色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并依托园区平台,建成3-5个处于世界前沿水平的研发基地。

南方日报记者 陈晓

1 目标定位

建成世界先进装备制造“隐形冠军”集聚地

《规划》提出,珠海力争用10年的时间,分两大阶段推动全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到2025年,装备制造业年产值达到6000亿元,努力建成“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基地”和“世界先进装备制造‘隐形冠军’集聚地”。

其中,第一阶段即“十三五”时期,也是《规划》限定范围。据悉,2016年珠海装备制造业总产值预计为1900亿元左右,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4%。到2020年,珠海将建设成为“中国制造2025”先行区、协同创新标杆区、智能制造示范城市与高端制造业人才新高地。

具体而言,到2020年,珠海装备制造业产值目标达到3000亿元左右,占制造业比重的50%左右;制造业服务化涌现出一批新业态、新模式,生产性服务业占现代服务业比重达到60%左右;培育若干世界级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和跨国企业集团,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集团)达到10家左右。

同时,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目标达到3%左右,企业每万名员工中科技人员数量提高到120人左右,每百亿元产值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00件左右,部分领域装备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 产业选择

“对症下药”发展4大类16项重点产业

为了实现规划目标,珠海根据现有基础和优势,筛选出先进装备制造领域的优势竞争性产业、特色竞争性产业、战略潜力性产业和新兴潜力性产业等4大类,共包括16项重点产业。

其中,优势竞争性产业是指市场竞争程度较高、但在珠海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主要包括智能终端设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行业;特色竞争性产业是指市场竞争程度较高,但在珠海具有较大特色的产业,主要包括智能电网设备、现代打印机、医疗器械、游艇、节能环保设备等行业;战略潜力性产业是指发展潜力较大,且具有较强战略性的产业,主要包括通用航空、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机器人、3D打印设备等行业;新兴潜力性产业是指发展潜力较大,且属于新兴领域的产业,主要包括智能制造设备与集成、智能物流、大数据等行业。

以海工装备与船舶为例,珠海将根据自身优势和全球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包括水下智能平台、钻井船、水面无人艇、港口机械在内的多项高端创新型产品,避免陷入“红海陷阱”。同时,大力发展“总部经济”,聚集全球海工技术研发总部落户珠海,并引进建设一批国际化基地型、航母型项目,拉长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形成投资的乘数效应和产业的竞争优势。

3 实施路径

打造5至8个特色制造业创新中心

针对选定的四大类产业,珠海将实施创新升级、装备“智造”、品牌质量、人才强业、生态系统五大工程,打造“以海陆空高端装备产业为核心、以智能制造为支撑”的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龙头。

如何创新升级?珠海明确了四大路径,即构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型园区、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培育技术导向型与市场导向型兼备的高科技企业。

其中,珠海计划建成5-8家具有一定特色的制造业创新中心,为智能制造、海工装备、通用航空等重点行业提供关键共性技术支撑;推动现有工业园区优化升级,建成3-5个处于世界前沿水平的研发基地,培育一批新的产业生态。

装备“智造”工程,主要是指打造具有地标性特色的“智能制造名片”、建设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集聚区等。据悉,以格力等为代表的智能家居行业,以方正科技、欧比特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以格力、运泰利等为代表的智能装备行业,以泰坦动力等为代表的新能源电池行业等均有望打造成装备制造领域的“珠海名片”。

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关键在人才驱动。珠海明确,市级产业高层次人才计划将适当向先进装备制造业“倾斜”,并实施先进装备制造业领军型人才引进计划,在先进装备制造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组织举办招才引智活动,扩大人才储备。

同时,珠海还将在全市选定具有示范效应和特色产业的“双创”服务园区(平台)开展创业创新政策先行先试,依托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院校教育资源,合作共建“珠海创业创新学院”、开放实验室、开放科学家脑库等。

仪器影像仪

自动测量仪

上海仪器测量

光学测量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