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铝合金门厂家

文章目录:

1、比亚迪东莞项目正式动工:投资65亿元,未来新能源发动机将是东莞造2、布局低空经济,制造大城出手未来在东莞“打飞的”不是梦3、总投资超300亿元东莞又有大动作

比亚迪东莞项目正式动工:投资65亿元,未来新能源发动机将是东莞造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程浩 实习生 范雨婷 东莞报道 3月17日,在东莞市2023年首批重大项目动工仪式上,比亚迪东莞项目传出动工新动态。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市重大办)了解到,投资65亿元、年产值约170亿元的东莞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已于今年第一季度在东莞谢岗镇动工开建,未来将在东莞实现新能源发动机的批量生产,这标志着东莞在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部件生产上实现重大突破,为东莞新能源产业加速崛起增添发展新优势。

将在东莞实现新能源发动机量产

众所周知,比亚迪是中国知名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成为我国首个跻身万亿市值俱乐部的汽车自主品牌。

在2023年第一季度,东莞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已在东莞谢岗镇动工开建。该项目由东莞弗迪动力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65亿元,将重点用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新能源汽车发动机,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约170亿元。

图为东莞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谢岗镇)效果图。

据了解,比亚迪东莞项目占地面积约1044.5亩,建筑面积约122.4万平方米,将新建11栋厂房、7栋宿舍,并将投入相关生产设备和附属设施,预计2024年即可完工。

事实上,东莞在吸引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项目落地上早有准备。

根据2022年底发布的《东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显示,东莞重点瞄准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抢占新能源赛道,到2025年,东莞新能源产业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力争达到1200亿元。

根据规划,未来东莞将形成1个具有较强行业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园区,形成2—3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新能源龙头企业和20家以上产值超10亿元的细分领域骨干企业,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新能源产业特色制造中心和创新发展高地。

剑指千亿新能源产业集群

作为制造业大市,一直以来,东莞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凭借着深厚的制造业基底,全力建设新能源产业集群。

在竞逐新能源产业赛道上,东莞已经拥有一定基础的新能源配套产业链,如能源端的制氢产业链,储能端的氢燃料电池、锂电池等产业链,应用端的新能源汽车、轻型车与“三电”产业链等。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了解到,在新能源领域,目前东莞聚集了新能安、博力威、富强储能、硅翔绝缘材料、宜安科技等一批优质企业,业务主要涉及“三电”、电子元器件、精密铸件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如在新能源汽车配件领域和智能联网系统方面,东莞兴瑞科技聚焦新能源汽车电装系统及智能终端领域,将在东莞建设成高度智能化的汽车电装零部件/模组、5G智能终端的专业化制造工厂。宜安科技作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已进入特斯拉、宁德时代、吉利、TKP和HBA等国际国内知名客户供应链,其中镁铝合金汽车产品占主营收入的50%以上。

据统计,2022年新能源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667亿元,增速为13%,其中,规上企业数有1929家,较2021年增加288家,增速超过17%。

而在更细分的新能源汽车生产领域,东莞已涌现出中汽宏远、东益新能源等整车制造企业,聚集了一批如祥鑫科技、硅翔绝缘材料公司、远峰汽车电子、宜安科技等重点企业,立足以三电系统为核心的纯电技术,以及以智能驾驶为代表的智能网联技术,着力打造国内知名的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

随着比亚迪东莞项目顺利落地,东莞新能源产业生态的逐渐完善,目前东莞对新能源产业的培育已经从此前较为分散的众多产业链,朝着集聚优势、串珠成链,建设千亿级产业集群方向迈进。

2023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提出,在产业立新柱方面,未来东莞将加快打造新型储能、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材料等产业新立柱,进一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能级提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到2025年底前新能源、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率先突破千亿元规模。

业内专家建议,东莞应依托自身科创和电子信息产业优势,进一步补强智能化这一竞争环节,加快推动新能源产业成为产业“新立柱”,在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中脱颖而出,力争在全国走出一条新能源产业特色化发展道路。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布局低空经济,制造大城出手未来在东莞“打飞的”不是梦

日前,东莞正式印发《东莞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拉开抢滩低空经济蓝海的帷幕。《实施方案》明确,到2026年,基本形成以低空航空器研发制造为核心、以低空应用场景为牵引的产业体系,低空飞行服务保障能力明显提升,低空经济成为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

作为制造业大市,积累多年制造基础的东莞发展低空经济有何优势?抢抓低空经济“风口”,东莞是如何加快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增长点,在低空经济领域为“再造一个新东莞”持续发力?

炙手可热的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近几年可谓“当红炸子鸡”。

2021年,低空经济概念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全国两会,“积极打造生物制药、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引擎”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4月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测算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增速达33.8%,预计到2026年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这片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蕴藏的大产业蓝海,让群雄为之逐鹿。那么,低空经济究竟是什么?

低空空域通常是指真高1000米(含)以下的空间范围。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各种有人驾驶或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今年2月,全球首条eVTOL跨海跨城空中航线在珠海和深圳完成首次演示飞行。 南都记者 赵炎雄 摄

在城市高楼林立中穿梭的外卖无人机,拥堵地面交通的上空穿梭的“飞的”……这些具象化的生产生活场景是低空经济带给人们最直接的体验。

最近,乘坐eVTOL(空中出租车)从深圳蛇口到珠海九洲港码头,每人票价或最低降至240元的消息引发全网热议。许多网友感叹,“这比地面交通还便捷”。有声音指出,这一创新举措将极大促进珠三角地区互联互通,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一体化,期待未来更多城市加入低空出行行列。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当前北京、南京、安徽、苏州、沈阳、太仓等十余个省市,已发布了围绕低空经济相关的行动方案或相关征求意见稿。重庆、苏州、武汉、贵州等多个省市,陆续推出低空经济产业基金,其中总规模最大的达200亿元。

为何大家都在抢滩布局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具有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使用主体多元、涉及部门和领域多等特点,特别是科技含量高、创新要素集中,呈现出明显的新质生产力特征。

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增速达33.8%,预计到2026年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南都资料图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增速33.8%。今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从应用场景来看,低空经济?涉及领域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农林牧渔、?娱乐航拍、?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极有可能在未来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催生出一批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低空经济的发展空间,是一片广阔天地。

东莞制造优势何在?

随着低空经济成为热词,人们不禁要问,低空经济,应如何高飞?

全国各地纷纷抢抓机遇积极布局。5月,《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印发。其中提出,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超过3000亿元。

该方案还提及,要依托广州、深圳、珠海三个低空经济核心城市强化引领支撑,发挥含东莞在内等市制造业配套优势,推动因地制宜打造低空应用场景,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深圳首开图书馆无人机配送航线,超千种商品最快10分钟送达。南都资料图

可以看到,不仅为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带来发展利好,低空经济更为东莞、佛山等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带来产业转型升级、市场订单需求和资源人才要素集聚等三方面利好,催生出“低空飞行+N”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增长新引擎。

南都记者观察到,区域层面上,当前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已集聚亿航智能、小鹏汇天、大疆、丰翼科技等全国头部企业,并创下多个全国第一。不过,近年东莞发挥制造业产业链完备、工业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积极布局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也逐渐成为低空经济赛道的有力竞争者。

通用航空航天产业,是东莞规划发展的四大未来产业之一。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于今年4月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公布了低空经济企业资源集聚TOP50城市。其中,东莞市泛低空经济产业链相关企业达528家,居全省前列,仅次于深圳、广州。

今年3月,松山湖低空经济产业服务对接会召开。图源:松山湖融媒

据悉,东莞松山湖已经聚集了丰翼科技、东莞通航、蜜蜂航空、超粤航空、中科云遥等低空经济产业链相关环节的企业,涵盖了无人机组装、低空飞行、低空保障、综合服务、航空科普、北斗网格等领域,积累了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

今年6月,东莞上市企业祥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祥鑫科技”)发布公告称,目前收到国内某头部飞行汽车制造商的项目,确定为其供应电池下箱体总成及液冷板等产品,预计项目年销售总额约6000万元。祥鑫科技表示,公司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战略规划,加快低空经济相关产品的研发和开拓,形成了独立的核心技术体系,能够为不同的客户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去年9月,东莞实现飞机制造“零的突破”。谢岗融媒供图

在整机生产领域,去年9月由超然航空科技(东莞)有限公司生产的AeroCanard鸭翼飞机在东莞市谢岗镇下线。这也是首架在东莞生产制造的高端通用航空器整机,标志着东莞实现了在飞机制造上“零的突破”。

如何布局“天空之城”?

低空经济在珠三角迎风正起。深圳、广州、珠海、惠州、中山、佛山等城市已纷纷印发实施方案。

回看东莞,综合省印发的《行动方案》以及东莞印发的《实施方案》可见,东莞定位是发挥制造业配套优势,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侧重于配套制造端,走一条差异化道路,才是东莞的制胜之道。《实施方案》提出,东莞要大力发展低空制造业。推动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新材料等行业企业参与低空经济建设,促进跨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东莞市中心航拍。南都资料图

同时发挥制造业配套优势,围绕低空飞行器整机,电子元器件、核心传感器、激光雷达等适配性技术及产品,以及电池、电机、电控、螺旋桨、复合材料、铝镁合金等关键零部件,聚集链上企业200家以上,产业规模突破500亿。

东莞还特别提出,要协同广深发展,力争与广州、深圳等城市在地面配套基础设施、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及飞行“航路网”等低空基础设施及航线规划布局基本融通。加强与低空经济龙头企业的产业对接,深度融入全省低空经济产业链。

在应用场景上,拓展丰富将是东莞的持续动作。围绕物流配送、载人飞行、旅游消费、应急救援、城市管理、轨道交通等领域打造一批示范应用场景,开通10条以上载货航线,力争开通1条以上载人飞行商业化航线,无人机商业飞行取得突破性进展。

此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批通用机场和起降场、起降点,基本建成安全高效、互联互通的地面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低空飞行试验基地,完善试验、试飞、检测、验证、适航、评定等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东莞将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依托银瓶高端装备产业基地产业基础,在谢岗镇打造低空飞行器整机制造产业集聚区。依托松山湖科技研发优势,打造低空飞行器关键技术产业创新平台。依托洪梅试飞场,在水乡片区打造无人机创新孵化及综合服务集聚区。依托虎门、沙田、常平快递物流集聚基础,打造无人机物流配送产业集聚区。依托滨海湾旅游及科创资源优势,谋划打造新兴消费和创新服务试验区。支持全市具备产业聚集条件的镇街打造特色产业园。

此前,东莞滨海湾已与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深圳互酷科技有限公司等多方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围绕低空经济领域开展产业协同、产业投资等方面合作。南都资料图

东莞的《实施方案》相较于其他城市的一个本土特色,则是以低空经济全面赋能的“百千万工程”。

其中提出,要推动“百千万工程”信息综合平台驾驶舱应用,完善无人机指挥调度体系,探索构建东莞全面覆盖各行业的无人机应用体系,赋能“百千万工程”重点工作。结合省域治理“一网统管”和智慧城市建设,加大无人机、eVTOL、直升机在城市管理、安防巡查、生态治理、水务监测、智能化监管、电力巡检、道路巡检、农林植保等领域的应用等。

方案先行,实干的措施已在路上。南都记者了解到,目前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已联合有关部门组建东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专班,正在加快编制《东莞市推动低空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等有关扶持政策,将为东莞低空经济企业提供优质营商环境和有力政策支持。

采写:南都记者 曾奕静

总投资超300亿元东莞又有大动作

东莞市2020年第四季度

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

共有44个市重大建设项目集中开工

总投资302.1亿元,分布在24个镇街!

今天(10月29日),东莞市2020年第四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分别在麻涌、茶山和谢岗三个会场举行。44个市重大建设项目中,产业工程项目有38个,总投资293.4亿元,主要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工程、高速智能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工程、高端智能家具产品等新兴领域投资。基础设施工程项目2个,总投资2.9亿元;民生保障工程项目4个,总投资5.8亿元。

各个重大项目都长啥样?

来,先睹为快!

汇智高新科技中心项目

项目将引进新能源汽车零配件(电池模组、安全控制系统、充电设备等)、智能装备制造(机器人本体整装、自动化分拣等)、智能光电制造(光感应、光照明等)等相关产业。预计年产值40亿元,年税收1.4亿元。

茶山德威工业机器人和精密模具总部及研发生产中心

项目主要从事智能终端结构件(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的生产与销售、工业机器人制造与应用的业务,并将作为德威集团总部及未来上市主体。预计年产值7.5亿元,年税收约6300万元。

茶山必拓智慧光电产业中心项目

项目主要从事生产工业与商业用高品质LED照明灯具以及智能照明系统等高附加值以出口为主的产品与服务。预计年产值约6.5亿元,年税收约 4400万元。

新一代高速智能数据线及新材料科技中心

项目主要从事生产精细电子线、精密数据线、电源线、环保无卤电线、特种电线电缆、高分子材料和精密连接器等及其附属产品和业务。预计年产值约6亿元,年税收约5000万元。

粤福电子加速技术应用项目

主要从事生产电子加速器、改性线缆高分子材料和改性工程塑料、特种密封件、消毒灭菌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材料改性。预计年产值约8亿元,年税收约5000万元。

鑫和精密电子科技项目

主要从事手机中框镁、铝合金五金压铸、模具设计、研发及生产加工。预计年产值约7.7亿元,年税收约5120万元。

凤岗天安深创谷产业中心项目

项目规划有产业大厦、工业4.0厂房、总部楼、国际会议中心、科技孵化器、人才宿舍、配套学校、配套商业等产品形态,以产业、生态、科技、商务的极致融合,打造推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企业创新生态圈,助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预计年产值约66亿元,年税收约5亿元。

凤岗康佳智能彩电项目

主要从事彩电等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预计年产值约40亿元,年税收约1.31亿元。

昕旺高新智能制造项目

主要建设以高端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机器人、科技文化四大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厂房、办公楼、总部楼、配套用房等,最终打造建成具有生态智能特征的高新科技产业示范园区。预计年产值约50亿元,年税收约3亿元。

光大创智光电科技项目

项目以电子信息产业和制造应用与技术服务产业为主导,重点引进通信电子设备模组和智造技术服务等企业项目,建成集生产、服务、产业配套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制造创新园区。预计年产值约13.2亿元,年税收约1.32亿元。

金锐显智能电视主控板项目

将建设研发厂房、高端生产厂房及宿舍配套设施,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智能电视主控机芯、液晶电视电源及其他智能周边产品。预计年产值约15亿元,年税收约3000万元。

vivo研发中心

项目主要从事手机、相关产品的研发办公。预计年产值约18.99亿元,年税收约3.58亿元。

顺丰东莞智慧供应链科技创新总部项目

打造集智慧供应链装备研发中心,智慧供应链科技展示体验中心,智慧供应链分拨中心、商务中心、人才中心于一体的区域总部,创建国内领先的智慧供应链科技创新平台和综合产业服务平台。预计年产值约40亿元,年税收约1.5亿元。

时尚产业供应链总部项目

项目主要对棉花、棉纱集散地的众多贸易批发商进行资源整合,凭借企业自身核心业务、供需平台和专业优势,拟打造“自有品牌+供应链管理+交易平台+供应链金融”的综 合性中心,是一个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抱团发展项目。预计年产值约35亿元,年税收约1亿元。

广东得利国际钟表智能制造项目

主要从事钟表及智能穿戴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钟表整供应链管理孵化园,钟表文化与时间科学博物馆,国际水平的钟表检验检测中心,自主品牌展示体验中心,钟表学院。预计年产值约5亿元,年税收约3800万元。

昶通通讯科技生产建设项目

主要从事半导体引线框架,创新型TV、Monitor信号连接组件,交互智能平板新型红外感应组件、新能源汽车总成线束组件等研发生产,该项目的落户将进一步完善桥头镇电子信息产业链。预计年产值约12亿元,年税收约5500万元。

润信环保包装礼品盒生产建设项目

主要从事高档礼品盒、精品盒、化妆品盒、酒盒、手机盒、皮盒等包装产品生产,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优化桥头环保包装产品结构,推动环保包装产业向规模化、集聚化发展。预计年产值约14亿元,年税收约7100万元。

汇林可降解生物材料生产建设项目

主要从事研发和生产可降解生物基包装材料产品,其产品可根据需求定制个性化的降解时间,并适用于日常生活的包装产品,用途上可以完成替代传统塑胶包装制品。预计年产值约10亿元,年税收约5000万元。

明亨智能家居项目

主要从事生产研发和销售电动皮沙发、智能家具、健康沙发等高端智能家具产品。预计年产值约6亿元,年税收约4100万元。

中兴瑞电子科技建设项目

主要从事聚焦于汽车电子产品、OA办公产品的精密零组件和服务器产业的高附加值产品,具有较高成长性与增长潜力。预计年产值约5亿元,年税收约3128万元。

民泰电气器材与线缆制造项目

主要从事各类电线、电力电缆、控制电缆、新能源电缆、特种电缆、机车电缆、通讯电缆、电子线等的生产、研发和销售。预计年产值约42亿元,年税收约1.36亿元。

华技达自动化智能设备项目

主要从事生产异形电子元件插件机、激光打标机、炉前视觉检查机及医疗智能设备。预计年产值约10亿元,年税收约4200万元。

光达制造 · 大朗(电子元器件生产项目)北区

项目建成后以高端电子信息和新材料为标志产业,成为集研发、孵化、生产、服务和产业配套等功能为一体的智慧创新园区,打造成为“东莞—深圳”创新产业带核心节点及莞深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和产业创新平台。预计年产值约8.2亿元,年税收约6761万元。

东方亮彩精密五金增资扩产项目

主要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精密模具、通信五金产品。预计年产值约5亿元,年税收约2500万元。

中堂环保智能装备研发生产项目

主要从事水环境智能装备、智慧水务、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高科技产品研发、生产、展示。预计年产值不低于8亿元,年纳税不低于5400万元。

青皇工业区快意电梯、扶梯及核心零部件生产线项目

主要从事电梯核心零部件,包括电梯主机和门系统生产。预计年产值约14亿元,年税收约9600万元。

黄金谷黄金珠宝产品研发制造项目(三期)

主要从事贵金属艺术品的产品开发和工艺研制,打造集研发、生产、办公、旅游于一体的世界级产业园区。预计年产值约6亿元,年税收约4800万元。

东莞市豪顺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精密制造、研发项目

主要生产背板、五金件、灯条、模具产品,建成后年产背板约5000万件、五金件1亿件、 灯条5000万条、模具1000套。预计年产值约20亿元,年税收约4200万元。

东莞市祥荣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智能化制造生产项目

主要经营机器人研发生产、3D打印、真空复模、研发生产无人机配件和汽车精密仪表仪器。预计年产值约9亿元,年税收约4500万元。

宝鸿精密模具研发生产项目

主要从事精密模具制造产业,生产、销售、研发:塑胶制品、塑胶原料、模具、电器、五金制品、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生产治具。预计年产值约11亿元,年税收约4460万元。

密尔克卫东莞化工交易中心项目

主要提供化学品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和分销服务,定位为集团贸易总部、零元素化工云商城及化工便利店的国内现货交割中心。预计年销售额可达28亿元,年税收约3500万元。

鸿富瀚功能性电子材料与智能设备项目

主要从事功能性电子材料及智能自动化设备(新材料、刀具、导热材料、散热材料、电磁材料、电墨烯薄膜、碳材料、电子复合材料、超薄热管等)的研发和生产。预计年产值约5亿元以上,年税收约4100万元。

欧瑞总部项目

项目主要从事装配式集成建筑的设计、生产、营销、配送、安装和售后服务。预计年产值约6.93亿元,年税收约3080万元。

国丰智能家具制造项目

主要从事智能家具制造。预计年产值约4.6亿元,年税收约3516万元。

东莞维科电池有限公司年产6000万支聚合物锂电芯增资扩产技术改造项目

主要生产有聚合物锂电池及其配件。预计年产值约12亿元,年税收约4000万元。

奕铭5条大屏幕液晶电视结构件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项目

建设内容为5条大屏幕液晶电视结构件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主要生产液晶电视模组背板、一体机后壳、金属面框。预计年产值10亿元,年税收3000万元。

东莞广泽汽车饰件有限公司生产项目

主要从事汽车内饰件的生产和销售,并以新开发的EPF项目生产和研制“行业指纹辨识模组、行车抬头显示器、车载人工智能终端设备”等科技产品来占领行业制高点。预计年产值约12亿元以上,年税收约6000万元以上。

奕东电子5G通讯设备及FPC组件的研发与生产项目

主要从事LCD金属端子、连接器与接插件、FPC精密结构件及模具研发生产销售,建成后FPC可挠性线路板产品由20万平方米提升到40万平方米。预计年产值约10亿元,年税收约3100万元。

东莞市谢岗镇环城路二期工程项目

谢岗镇环城路位于谢岗镇南部,潮莞高速与莞惠公路(振兴大道)之间,为东西向交通主干道。项目路线全长2.477km,采用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兼城市次干道功能,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60km/h,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结构。建设周期2020年—2022年。

麻涌镇古梅大桥

该道路为城市次干道,采用双向四车道,路线全长922米,沥青砼路面。西起华阳湖古梅北路,跨越麻涌河后接南玻大道,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麻涌的交通网络,有效缓解华阳 湖片区的交通压力,助推麻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计划2022年建成。

东莞市虎门医院扩建工程项目

项目在院区内扩建一栋住院楼,两栋专家楼,建成后住院楼将提供400张床位,专家楼将提供住房宿舍150套。占地面积约6.3亩,建筑面积约5.7万平方米。建设周期2020年—2022年。

东莞市茶山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连片建设项目

项目分为茶山镇圆头山片区、博头冲美片区及卢溪农业园三个片区,主要建设包括片区民生工程升级改造,及农业园建设等服务配套设施。项目占地约5.39平方千米,建设周期2020年—2021年。

高埗镇中心幼儿园

项目位于凌屋村颐龙西路,占地面积28亩,建筑面积约9000平方米。拟建设教学楼1栋,食堂及教师用房1栋。办学规模18个班, 建成可提供540个学位。计划2021年建成。

东莞市生利食品有限公司生猪定点屠宰场

项目占地面积约13.8亩,建筑面积1.2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生猪屠宰车间、机械化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计划2021年建成,预计年产值约2200万元。

素材来源:莞香花开综合东莞阳光网等

别墅门窗

高档断桥铝合金门窗

断桥铝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