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在召开第八场新闻发布会——我看副中心变化。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都是工作和生活在城市副中心的通州百姓,他们将讲述他们眼中的副中心变化。
第五位讲述人是北苑街道玉带路社区书记李静,她说:
大家好,我是通州区北苑街道玉带路社区党总支书记李静,很荣幸能够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作为一名通州区的居民,和社区工作者,我深切感受到,如今的城市副中心,建设日新月异,而且,副中心建设不仅重视城市“面子”,更重视城市的“里子”。
居住环境的提升是我们老旧小区居民最直接的感受。城区的楼房大多已经二三十年了,由于大多小区无物业管理维护,小区普遍存在管线老化、上下水堵塞、私搭乱建、楼顶漏雨等一系列问题,居民盼望老城“双修”工程。
居民盼望的,正是副中心所做的。以我们社区为例,2020年,我们进行了部分楼房改造:楼顶防水,楼体粉刷,外加保温层,更换断桥铝金刚防盗窗,楼道管线入槽,安装扶手,楼门铺上防滑地板胶……如今,房子变得又保暖又漂亮,再也不用担心跑、冒、滴、漏、堵的问题了,居民都说这不像改造的,简直就像新建的一样。经过社区回访调查,个别原来门窗暖气都存在问题的住户今冬室内温度提高了十度,老人们说:身上暖了,心更暖了。除了楼体改造,道路平了,路也显得宽了,灯也亮了……社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绿化美化等方面都得到持续提升,社区居民可自豪了,好多都还开玩笑说:瞧瞧,我们老城的房子,房价都高了。
背街小巷改造工程也满足了居民现实需求。我所在社区潞河中学北街,改造前的街道年久失修,道路狭窄,路面坑洼不齐,周围墙面破损,环境脏乱差,我每次经过,真恨不得捏着鼻子。现在改造后的潞河中学北街已经是“北京最美街巷”了。无论是居民还是游客,路过这充满文化味和历史味的街道,都喜欢在这里坐一会儿,这是一方闹中取静可供居民休憩的“口袋花园”。
让我感慨的是,这样的小花园建设,哪怕是椅子放在哪里,都不是一拍脑袋决定的。我记得去年夏天,玉带河西街8号院1号楼南面道路边要改造成花园座椅的建议一提出,离得小花园比较近的几栋楼的居民就不乐意了:来来往往的人,会不会吵到我们休息?以后这里成打卡点了,车来车往怎么办?好事可不能办得让居民犯嘀咕!我想,得利用居委会这个平台,联系施工单位和业主,让双方坐在一起,聊聊和沟通一下这些方面的问题。我负责张罗了几天,六位业主代表和三位施工方代表就碰面了。经双方沟通后,我就给大家“约法三章”:业主方面同意改造花园、安装座椅,但要求离道路边深掏不超过2米,并设置“尊老爱幼,请勿大声喧哗”警示牌,用以避免将来的扰民问题;花园座椅道路边还要安置拦车墩子,还特别注明,得是圆形石墩,另外,在改造范围内的于阿姨家的月季花要保留下来……这种小细节,就规定了十来处。改造完了,居民满意极了。
今年,社区建立了“议事厅”,由社区党组织、居委会牵头,和居民一起养成协商意识,还共同探讨协商方法,提高协商能力,养成协商习惯。到今天为止,“议事厅”共召开议事会96次,成功解决了安装电梯,安装天然气,施工扰民,楼顶防水,垃圾分类,物业引进等一系列问题36件。
要让市民感受到副中心建设的成果,提高社区治理能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重要一环。社区是城市工作的第一线,社区治理是城市治理的关键环节。
在社区“接诉即办”中,我们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第一时间接件,组团面谈,与居民密切联系,了解居民需求,解决居民问题。记得今年有一天深夜,晚上十点四十八分,我都睡着了,忽然接到一个电话,原来,潞河中学北街10号楼3单元的下水管道又堵上了!我赶紧爬起来处理。10号楼属于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比较老化。以前下水道堵塞地漏反水的问题也有过,但每次疏通后隔一段时间又反复。我一看,发现这次管道堵塞更是严重,一层路面溢满污水,二层卫生间地漏已经反水,家里污水横流,严重影响了居民正常生活。这次,我一定得想办法让这个事儿去了根儿。
怎么办?我先联系了应急抢修队。但更重要的是,我得调动社区工作人员,劝说居民们到小区门口公共卫生间上厕所,这样受影响的家庭才能损失最小化。社区工作人员一接到我电话,二话不说就出动了。
第二天一早,专项作业吸污车进入小区,从楼房南面污水井进行疏通,直达一层北侧厨房位置,后又从二层管道向下疏通,终于找到了管道堵塞的症结——一层管道拐角处的水泥块。随着水泥块被清理掉,堵在居民心头的“顽石”也被彻底消除了。至此,10号楼下水管道堵塞反水问题终于解决了。我一看电话记录,这一夜一天,我打了70多个电话。
2020年,这样的“接诉即办”,我们社区成功解决247件。
副中心日新月异的变化中,一直非常重视“百姓感受”这个最核心的“里子”。作为城市副中心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我看到了点滴进步,深感幸福,也深感责任,我想,多解决居民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可能就是我能为副中心做的最踏实的工作。
通州区融媒体中心记者:贾英 王璇
责任编辑:杨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