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初冬。正在工作岗位上的人民调解员孙世学突感不适,同事孙天奇劝他到医院就诊。然而十余天后的11月10日,他老人家溘然长逝。消息传来,人们失声痛哭,村民们都说:“以后有了磕绊事,谁还为咱解疙瘩?”
74岁的孙世学是孟津县麻屯镇王村的一位“老干部”,曾在村“两委会”任会计兼秘书15年。2017年,王村新一届班子上任,面对当时的“乱村”“上访村”,村两委聘请他这位年逾古稀的老党员担任人民调解员,为改变王村面貌贡献力量。
人们都知道,人民调解员是一桩最难干的差事。所以,亲朋好友都劝他说:“这差事干得好不见成绩,干得不好两头落埋怨。你当了一辈子村干部,如今七十多岁了,该享享清福了。”孙世学却说:“共产党员没有年龄老少的区分,只有干多干少的区别,党当叫干啥就干啥!”
于是,他依然决然接任了人民调解员这一重任。上任以来,他全神贯注,呕心沥血,全身心投入民事调解工作。3年来,他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0多件,基本上消除了全村的主要矛盾纠纷,与村两委其他各项工作相配合,使得王村从一个“乱村”“上访村”,成为“零上访村”,先进村,并且总结出一套化解矛盾纠纷的基本方法,那就是“仁、韧、忍”三字工作法。
中国有句话:“仁者医心。”在孙世学看来,好医生要有责任心,做人民调解员亦如此。矛盾双方当事人相当于是患上了“人际关系综合征”,人民调解员就是治好此病的“医生”。所以,他对待矛盾纠纷当事人就像对待“患者”,以“仁爱之心”医治。
2018年10月末的一天,一户村民的窗户被一辆大型装载机不慎撞坏,却找不到肇事者而诉至村民调室。孙世学和同事孙天奇前去调解,看到受损的铝合金窗户已经影响到居住,就立马跑到几里外的麻屯街请人换上新窗,并垫付费用。他们的仁爱之心了双方,肇事方主动找到对方赔礼道歉,结清了费用,一场纠纷圆满化解。
像这样以一颗仁爱之心对待当事人,何止一件两件。孙世学义务管理着三组的水费收缴,临着机场路的几家门面房,因为种种原因无故拖欠水费的事情时有发生。有人气愤不过说,干脆把水给断了,看他们缴不缴。孙世学说,我是民调员,可不能你不仁我不义,激化矛盾。他却二话不说,自掏腰包为4户垫资代缴,最多的户达340多。欠费户觉得很不好意思,主动缴纳了水费。
“韧“是孙世学化解矛盾纠纷的又一法宝。一组74岁的村民孙某再婚20余年,近两年妻子患病医疗费数额较大无力支付,想让子女们帮扶。但由于家庭特殊情况,孙某再婚前的2女1男不情愿分担。2019年5月,孙世学和同事一起,分别到孙某的3个儿女和女方的1个女儿家里做工作。一趟一趟的跑,一遍一遍的说,一个一个的劝,几十次下来感动了双方儿女,终于做通了子女们的思想工作,达成了每人每月缴纳300元费用的协议。
一组村民董某因夫妻感情不和离婚,却发生了“翁婿经济纠纷”。原来,这位村民与妻子离婚前,其岳父从老家嵩县车村镇来到王村经营蒸馍店,说是把挣的2万元钱交由董某保管,董某不承认有此事,遂产生两家再纠纷。但双方都是空口无凭,各说各话,这才是“清官难断家务事”。但孙世学凭着一股韧劲儿,十几多次上门调解。他们双方都说老孙把咱的门槛都磨平了,最终董某将结婚时女方娘家陪嫁的一台小型货车给了岳父,双方互不再提经济纠纷之事。
三组有一个废弃的坡池坑,几户村民填平种树建厕所。2018年10月底,村里同意孙某承包在这里建汽修站。在没有达成补偿协议的前提下,承包人孙某就用大型机械推到厕所、树木开始基建,由此引发了4户村民与其矛盾纠纷。几户村民因对方“先斩后奏”,得理不饶人,故意要价很高,孙某不接受。孙世学首先批评孙某,让他向几户村民赔礼道歉。随后跑了东家跑西家,前后跑了20多天,终于使双方握手言和,做到合理赔偿。
村民们看到一个70多岁的老人这样辛劳,劝他不要整天这样掂着腿围着当事人跑,他说:“做一名村里的民调员,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不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也不能有畏难情绪,见事就躲,要把它当成自己的事去做。”孙世学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孙世学在调解工作中还有一种高贵品质,那就是“忍”。有一次调解纠纷,当事人竟然对孙世学破口大骂。孙世学一时火起,正要发作,却咬牙控制住自己,任他大吵大闹。等他火气消了,方才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许多人看不过,说:“你都应该甩他俩耳巴子!”孙世学说:“古时候韩信能受胯下之辱,我一个共产党员、人民调解员,还不如韩信?”
孙世学就是这样,忍辱负重,以一颗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对待民事调解工作,取得了群众的信任。为解决三组村民毛某的家庭纠纷,她的儿媳认为孙世学不公,从而说了许多难听话。孙世学不计较,说自己是民调员,忍一忍就过去了,不能和当事人闹出新的纠纷。一个月后,孙世学离开了人世,他们一家人抹着眼泪说:“为了咱的家务事儿孙世学自己挨数落,对不住人家呀!”
如今像毛某一家这样怀念孙世学的村民何止一户两户?在孙世学不在的日子里,他们纷纷来到他的灵前,追思他调解过得一件件矛盾纠纷,你一言我一语总结出他调解矛盾“仁、韧、忍”的三字经,说:“孙世学的调解‘三字经’风和邻里,换来了王村的平安和谐!”
近日,王村党支部做出决定,号召全体党员和群众向他学习,学习他数十年来心里装着村民,热情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同时追授他载入王村“好人榜”。目前,全村掀起了“学习孙世学、踏实干工作”热潮,他的精神正在干部群众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