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加强对传统村落的有效保护与利用,做到人居环境改善和传统村落保护“齐步走”,实现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日前,重庆市秀山县入选2022年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现在,在各级国家机关的大力整治下,传统风貌得到修复,山水田园风光得到良好的保护……在其中,为让 “村落”焕发新生、传承文脉,秀山县检察院将保护传统村落纳入公益诉讼工作范畴,破解了一个个难题。
古村落变了“脸”
2020年7月,秀山县检察院在开展传统村落专项保护行动时,发现部分村落存在保护不力的问题,没有及时落实相应的保护发展规划,因缺乏政府引导,村民在新建住房、翻修旧房过程中处于无序状态,如在建筑物上涂防腐漆料、修建砖混结构或砖木结构房屋、私自加装铝合金玻璃门窗等,严重破坏了中国传统村落的整体风貌,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这样的问题,昔日的大寨村也同样存在。”秀山县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负责人徐海介绍道。
徐海口中说的大寨村,位于秀山县清溪场街道(原清溪场镇),2014年11月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2017年被评为重庆市历史文化名村。该村落房屋聚落格局是600年村落形成发展的历史见证,拥有民国建筑6处,反映传统村落特色风貌民居百余处,古井4处。该村依山而建,传统建筑错落有致,云雾缭绕、山明水秀的美景下,因此个别不和谐因素显得格外刺眼,如私搭乱建、污水直排、消防设备陈旧等。
“我晓得我们村是传统村落,村干部宣传了禁止改建砖房什么的,但是规划的具体内容我们不清楚……”走访中,村民杨大哥难以言表。
“看来村民主人翁意识不强,并没有意识到传统村落保护的价值和意义。”走访的检察官们感叹道。
经过一个月的排查,秀山县检察院对大寨村传统村落保护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讨论,认为主要问题在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保障措施落实不到位,责任划分不到位、保护宣传不到位,当地政府可能存在怠于履行职责的情形,遂于2020年7月23日立案。
为留“乡愁”对症下药
“公益诉讼是助力依法行政,找出难点精准发力,才更有利于行政机关进行整改,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徐海说道。
秀山县检察院认为大寨村保护面临“三难”:一是风貌建筑改造缺乏规划特色保留难;二是村落消防安全隐患突出消防整改难;三是综合保护工作整体滞后品牌叫响难。难点找到了,可怎样逐一击破又让检察官们陷入沉思……
传统村落形态的审美价值与传统村落生活的文化传承价值同等重要,解决“三难”,首先要让村民们有主人翁意识,他们是传统村落文化的创造者、拥有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保护者。所以,第一要以宣传为手段,凝聚保护合力。
“村民杨大哥口中的不清楚,除了宣传不到位,更重要的一点是,对于大寨村的保护工作停留在乡镇一级,乡镇没有按照《重庆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规定,指导村民委员会做好村规划实施和农村居民住宅建设管理等工作,导致村一级对保护的相关工作不知情。要想品牌叫得响,责任划分必须到位。”检察官李辉说。
此外,在查阅了住建部颁布的《木结构建筑用阻燃涂料》后,解决消防安全隐患问题也有了方向:运用新成果,采用新技术,在不改变村寨结构属性、结构和风貌的前提下划分出若干防火控制区,用整体阻燃、区间阻燃、连片阻燃、局部阻燃和重点阻燃的方式,视情况组织实施。同时,运用智能报警自动系统,借助高科技对农村电气火灾风险实时监测、精准判断和科学管控。
2020年8月19日,秀山县检察院向秀山县清溪场镇(现清溪场街道)政府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对传统村落大寨村依法履行监管和保护职责,并在两个月内将办理情况书面予以回复。
记忆中的“乡愁”回来了
终于,大寨村的保护有了“大动作”。
作为责任主体的当地政府强化了管理责任意识,实施总体责任与分片管理责任划分,制定了大寨村传统村落保护管理制度。
为了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当地政府制定了大寨村传统村落保护公约,督促大寨村村民委员会进一步完善了村规民约,大力宣传,让村民感受到他们是传统村落文化的主人,激发村民内动力,将“要我保护”变成“我要保护”。
那段时间里,工人陆续按照规划统一设置配备了消防设备设施,修建了简易污水处理厂,完善了民房“五改”问题,砖混结构房屋也进行了木质装饰风貌改造,与附近传统风貌房屋协调一致……
动作能不能再快点?答案是肯定的。据悉,为改善基础设施,村里陆续投资260余万元硬化通组公路3公里,铺设青石板便道13条1.8公里,修复石拱桥1座、古水井3口。新建平板桥1座,整治排水沟渠1500米。
“在2021-2022年的多次‘回头看’中,我们发现村里的河流水质变好了,整改工作整体取得了良好效果。”检察官徐海说,“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工作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不止于专项行动,将成为常态。”
“下一步,我们将重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将生态价值和经济文化价值相结合,打造乡愁之旅精品线路,盘活传统村落历史资源,助推乡村振兴。”大寨村村支部书记杨小芳表示。
如今的大寨村,远远看去,一栋栋古宅隐于密林深处,炊烟袅袅,花艳山幽,好似一幅古风山水画。“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逐渐变为现实。
“针对传统村落保护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我院及时向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政府支持落实250万元专项经费对传统村落进行全面修缮、维护。下一步,检察机关将持续聚焦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以传承历史文脉的使命担当,以力求极致的工作作风,让村落在保持传统风貌的基础上紧随新时代发展步伐,不断焕发生机活力。”该院检察长欧伟表示。